煙氣脫碳技術進展
全球CO,的大量排放加劇了溫室效應,導致地球大氣下層平均溫度上升,氣候異常。1995年全球的CO,總排放量達到220億t??刂艭O,的排放正在引起國際社會的重視,目前世界各國都在積極研究CO,的減排措施。減排措施之一就是對主要CO,排放源排出的CO,進行分離回收和利用。這是在能源結(jié)構(gòu)難以發(fā)生根本變化情況下的一種現(xiàn)實的方法。
化石燃料電廠是CO,的集中排放源,其CO,排放量約占CO,總排放量的30%。 電廠排放的CO,量是巨大的,一個 600MW的電廠每小時排放的CO,量可達500t。因此,為了實現(xiàn)CO,的減排,首先考慮的措施就是對現(xiàn)有電廠采取措施,對其排放的煙道氣中的CO,進行分離,回收后的CO,可以用作化工原料,也可將CO,注入油田,用于提高石油的開采量。此外,還可對CO,作深海處理。
1、電廠煙道氣中CO,分離回收技術
典型的500MW燃煤電廠脫硫后的煙道氣的有關參數(shù)見表1。
由表1可知,燃煤電廠煙道氣中主要成分為N2,CO,的摩爾分數(shù)約為12%,另外還有少量O2、SO,、NO 等。
工業(yè)上分離提純CO2的方法很多,可分為吸收法、吸附法、低溫蒸餾法、膜分離法4類[1.2]。
在選擇電廠煙道氣CO,回收工藝時,需要考慮的主要因素有[[3] :
(1)技術因素。煙道氣的壓力與溫度,灰分的成分與含量,煙道氣中CO,的分壓,回收CO,要達到的純度和回收率。
(2)經(jīng)濟因素。 能耗、投資、運行成本、處理廠的運行壽命、規(guī)模、建廠地點及環(huán)境要求。
(3)回收技術的商業(yè)運行經(jīng)驗。
1.1 吸收法
吸收法可分為物理吸收法和化學吸收法。
物理吸收法的關鍵是吸收劑必須對CO,的溶解度大、選擇性好、無腐蝕、性能穩(wěn)定。 目前,工業(yè).上常用的物理吸收法有Fluor法、Rectisol 法、Selexol法等。化學吸收法回收CO,是通過CO,與溶劑發(fā)生化學反應來實現(xiàn)CO2的分離并借助其逆反應進行溶劑再生,通常采用熱碳酸鉀水溶液或者乙醇胺類的水溶液作為吸收劑,所得CO2純度可達99.99%。在我國,吸收法已在合成氨廠原料氣脫碳工藝中廣泛使用。物理吸附法的優(yōu)點是吸收在低溫、高壓下進行,吸收能力大,吸收劑用量少,吸收劑再生不需要加熱,因而能耗低。但是由于CO,在溶劑中的溶解服從亨利定律,因此這種方法僅適用于CO,分壓較高的條件。化學吸收法適合CO,濃度較低的混合氣體的處理。
由于通常燃煤電廠煙道氣中的CO,濃度較低,下面著重介紹化學吸收法。
在各種吸收CO,氣體的堿性溶劑中,目前采用醇胺類溶劑從化石燃料電廠煙道氣中回收CO,的研究非常活躍。工業(yè)上Z先使用的是三乙醇胺(TEA),但由于CO,的吸收效率低和溶劑的穩(wěn)定性差,因而逐漸被一乙醇胺(MEA )和二乙醇胺(DEA )所取代。表2列出了乙醇胺類的水溶液吸收CO,的工藝條件和工藝特點[2]
MEA法的一大優(yōu)點是它具有較高的載氣容量,只需較少的溶劑循環(huán),就有滿意的分離效果,因而可降低基建投資。采用MEA法回收電廠煙道氣中CO,的典型工藝流程如圖1所示[4]。 要處理的氣體經(jīng)冷卻和除水后進入胺吸收塔,用MEA溶液吸收CO,,吸收CO,后的氣體經(jīng)水洗(回收胺)后排入大氣。吸收了CO,的富CO,溶劑進入熱交換器預熱后進入再生塔,在再生塔中除去CO,的貧CO,溶劑經(jīng)過過濾、冷卻后再回到吸收塔。再生塔頂冷凝的水返回塔內(nèi),回收的CO,從塔頂收集。
美國DOW化學公司在20世紀80年代初期開發(fā)了適合于從電廠煙道氣中回收CO,的MEA工藝。目前,這一工藝已在多個國家使用。美國加州的Trona電廠采用MEA法每天可回收860 t CO,,用作化工原料。俄克拉何馬州的300 MW Shady Point電廠每天可回收200 t CO,,用于飲料工業(yè)[5], 加拿大和日本也在積極完善MEA法,目前處于中間工廠試驗階段,主要研究如何降低胺的損失,減少能耗。 MEA法分離煙道氣中CO,的缺點是運行費用較大,分離1 t CO,需耗費40~70美元[6]
1.2 吸附法
吸附法可分為變壓吸附法(PSA法)和變溫吸附法(TSA法)。PSA法是基于固態(tài)吸附劑對原料氣中的CO,有選擇性吸附作用,高壓時吸附量較大,降壓后被解吸出來而進行的。TSA法則是通過改變吸附劑的溫度來吸附和解吸CO2。通常工業(yè).上較多采用變壓吸附法。
PSA法對原料氣適應性廣,不需要復雜的預處理系統(tǒng),無設備腐蝕和環(huán)境污染問題。但該法的吸附容量有限,需要大量吸附劑,吸附解吸頻繁,要求設備的自動化程度較高。與濕法(MEA法)相比,PSA ,法屬干法工藝,工藝過程簡單,克服了流體周期性升溫、降溫的弊病,并且省去了溶劑再生消耗的外供熱能。因而目前正在研究開發(fā)應用PSA法回收煙道氣中CO,的新技術[7]。
Chue等人[8]研究用PSA技術從煙道氣中分離回收CO2,采用三塔裝置,對于CO,體積分數(shù)分別為15%和 25%的煙道氣,回收率分別為20%和53%,CO2純度均達到99%。
日本東京電力公司的學者[9]正在探索變溫與變壓相結(jié)合的吸附技術,稱之為PTSA法(Pressure &.Temperature Swing Adsorption)。該公司于1991年建造了1000 m3/h的中型工廠, 經(jīng)連續(xù)2000 h試驗表明,該系統(tǒng)運行可靠。由于加入變溫吸附技術,使電力消耗降低11%。PTSA法是在常壓下吸附CO,,隨后吸附劑降壓后被加熱,放出CO,20 由于加熱可使CO,更容易從吸附劑中解吸出來,因而減少了真空泵的電力消耗。加熱的熱源可采用電廠未被利用的余熱,這樣運行更為經(jīng)濟。圖2為該技術的工藝流程
由圖2可以看出,該系統(tǒng)分為兩級。CO2 體積分數(shù)為15%的煙道氣經(jīng)脫水后進入一級4塔PTSA裝置,出來后CO2體積分數(shù)可達60%,隨后進入第二級4塔PTSA裝置,出來后CO2純度可達99%,CO2回收率為90%。
1.3 低溫蒸餾法
低溫蒸餾法是利用CO2與其他氣體組分沸點的差異,通過低溫液化,然后蒸餾來實現(xiàn)CO2與其他氣體的分離。由于該方法設備投資龐大,能耗較高,分離效果較差,因而成本較高。蒸餾工藝主要用
于提高原油回收率。在石油開采過程中,向油層注入CO2可提高采油率。但隨著采油率的提高,同時也產(chǎn)
生伴生氣。低溫蒸餾法主要用于分離提純油田伴生氣中的CO2,將其再重新注入油井循環(huán)使用。
據(jù)荷蘭研究機構(gòu)計算,未采用脫碳技術的燃煤電廠效率為38%,CO2排放量為0.95kg/(kW.h);采用低溫蒸餾法分離CO2后,電廠效率下降到26%,CO2排放量減至0.14kg/(kW.h)。目前,應用低溫蒸餾法回收煙道氣中的CO2尚處于理論研究階段。
1.4 膜分離法
膜分離法是基于混合氣體中CO2與其他組分透過膜材料的速度不同而實現(xiàn)CO2與其他組分的分離。該方法具有投資低、操作方便、能耗低等優(yōu)點,是發(fā)展非常迅速的一項節(jié)能型氣體分離技術。膜分離法的缺點是很難得到高純度的CO2為得到較高純度的CO2,可將膜分離法與溶劑吸附法結(jié)合起來,前者做粗分離,后者做精分離。迄今已在工業(yè).上應用的CO2分離膜,其材質(zhì)主要有:醋酸纖維、乙基纖維素、聚苯醚及聚砜等[10]
應用膜分離法分離煙道氣中的CO,,目前還處于探索階段。 因為電廠煙道氣的主要成分是N2,因此,從煙道氣中回收CO,可以簡化為CO,/N,分離已商用的高分子材料對CO,/N,的分離特性如表3所示。從煙道氣中回收CO,膜分離法工藝流程見圖3
目前用于從煙氣中回收CO,的膜材料的選擇性不夠好,因此要使回收的CO,達到理想的純度,必須使用兩極分離系統(tǒng)。但是使用兩極膜分離系統(tǒng)使壓縮氣體所需要的能量大大增加,因而導致分離技術成本遠高于MEA吸收法。據(jù)估算[1],為了使膜分離法在經(jīng)濟.上可與其他分離方法競爭,膜在保持高的滲透系數(shù)的條件下,其分離系數(shù)要超過200。經(jīng)濟評價表明,應用目前已商業(yè)化的分離膜,當回收的CO2純度為50%,回收率為75%時,從煙道氣中回收1 t CO,至少耗費48美元;當CO2純度提高到95%,回收率提高到90%時,回收1tCO,則耗費71美元。
因此,目前的研究多數(shù)集中在高效低成本的膜材料的開發(fā)上。在各種適合CO,分離的膜材料中,聚酰亞胺類膜化學穩(wěn)定性、耐高溫性能和機械性能均佳,性能適合應用于煙道氣環(huán)境中。聚酰亞胺膜材料的特點是對氣體分離系數(shù)高但透過系數(shù)低,因而近年來對其研究分為兩個方向,一是在制膜技術上,盡量減少不對稱膜活性層的厚度,提高滲透系數(shù);二是對聚酰亞胺材料進行化學改性,提高膜的性能。改性的方法有多種:
(1)Okamato等人[12]報道,將聚酰亞胺在胺的水溶液中浸泡,結(jié)果顯示出良好的滲透和分離性能。在壓力為20.265kPa、溫度為298K時,CO,的滲透系數(shù)為36X 10-10cm3(STP)/(cm2. cmHg . s),CO2/N2的分離系數(shù)為81。
(2) Hayashi等人[13]指出,BPDA (3, 3',4,4'-Biphenyltetracarboxylic dianhyduide )和ODA (4,4'-Oxydianiline)聚合生成的聚酰亞胺膜在600~900C時碳化,結(jié)果CO,的滲透系數(shù)提高了2到4個數(shù)量級,達到10-7 mol/(m? . s . Pa),CO2/N2分離系數(shù)為15~50。
(3)還有學者做聚酰亞胺雜化膜的研究。Kusakabe等人[14]報道了硅-聚酰亞胺雜化膜,對CO,的滲透系數(shù)提高了1個數(shù)量級。CO2/N,的分離系數(shù)在30'C和100C時分別為30和13。
今后對聚酰亞胺膜分離CO,的研究方向,將是在分子水平上設計其單元結(jié)構(gòu),通過單體二酐和二胺的合成及聚合反應條件的控制,制備出透氣性與選擇性俱佳的膜材料。
1.5 液膜法
采用固體膜分離氣體面臨著難以解決的選擇性高時通透性低,通透性高時選擇性就差的矛盾。選擇性差則需要多級操作,導致成本增加。滲透性低則意味著實際分離需要的薄膜面積很大。但某些氣體分子在液體中具有較高的溶解度,而且在液體中的擴散系數(shù)一般也大于在固體膜中的擴散系數(shù)。因此,如果采用液體膜既可使通透性和選擇性的矛盾得到較好的解決,又可保留膜分離固有的特點,是一項很有希望的分離技術[15]。 分離氣體一般使用隔膜型液膜,又稱固定液體薄膜或支撐液膜。即利用不浸潤微孔薄膜或其他微孔材料為支撐體形成的液膜來實現(xiàn)分離。分離時,只要經(jīng)過薄膜的壓力差不超過使液體穿過不浸潤的支撐膜的孔所需的壓力,薄膜就能保持完整。
目前對于分離煙道氣中CO,的液膜研究,主要集中在含流動載體的液膜[16]。所謂流動載體,就是加,入到液膜溶液中的一種可溶性化合物,它能夠在液膜內(nèi)往返傳遞待分離的物質(zhì)。由于流動載體效應使得液膜具有高度的選擇性。加拿大學者[18]做了用不同的胺(MEA、DEA、DEA/PEG 400等)作為載體的液膜分離CO,試驗。當原料氣從膜的一側(cè)流過時,氣體中的CO2就會同載體發(fā)生反應:RNH+CO2= =[RNCOO- ..H+ ]
在CO,分壓高和低溫條件下,反應向右進行;在CO,分壓低和高溫條件下,反應向左進行。 由于原料氣中CO,分壓較高,因此反應向右進行生成胺CO,絡合物。為了把CO,從絡合物中釋放出來,在膜的另一側(cè)要維持低CO,分壓。 辦法是通入掃氣,CO,進入掃氣中,從而使反應向左進行,由此實現(xiàn)CO,的遷移。試驗結(jié)果表明,應用DEA/PEG 400液膜分離CO,/NO,混合氣,分離系數(shù)可高達244。
綜上所述,液膜法分離CO,的優(yōu)點是膜的滲透性和選擇性均較好,能耗低。但用液膜分離氣體時,溶劑會連續(xù)地在原料氣體中揮發(fā),載體和原料氣體中的雜質(zhì)常常產(chǎn)生不可逆反應,導致載體失效。因此,該工藝要實現(xiàn)工程應用,還要解決好溶劑的揮發(fā)性損失和載體失效問題。
2、從煙道氣中分離回收CO2的展望
無論是對現(xiàn)有電廠進行改造,還是在設計新電廠時采用CO,回收技術,所要考慮的關鍵問題就是由于回收CO,的能量消耗會導致電廠" 效率的下降,因此對電廠效率的影響是評價CO,回收措施的首要標準。由于采用現(xiàn)有技術回收CO,要消耗電廠近1/3的電力,因而,開發(fā)高效節(jié)能的分離回收技術是將來研究的發(fā)展方向。
英國IEA溫室氣體研究與發(fā)展組織[19]采用模擬計算的方法,對電廠回收CO,技術作了綜合評價。進行評價的電廠是有煙道氣脫硫的常規(guī)粉煤電廠(PF+FGD),計算結(jié)果列于表4。
從表4可以看出,膜分離法是所有方法中對電廠效率影響Z小的回收技術;膜法與MEA法聯(lián)合使用回收CO,,運行費用是Z低的;吸附法回收CO,的運行費用Z高。
綜_上所述[20],在4類分離CO,的工藝中,吸收法是目前技術上已經(jīng)成熟,可以用于煙氣脫碳的方法?;瘜W吸收法,如MEA法適用于CO,濃度低的煙氣,如常規(guī)燃煤和天然氣電廠的煙道氣;物理吸附法,如Selexol法適用于CO,濃度高的煙氣,如整體煤氣聯(lián)合循環(huán)電廠(IGCC)的煙道氣。但是吸收法運行費用大,能耗較高,電廠效率低。
吸收法回收CO2適用于煙氣中CO,體積分數(shù)在400X10-6~1500X 10-6。但是,由于目前吸附劑吸附容量有限,選擇性較差,將該技術應用于煙氣脫碳還有待于進行技術革新和開發(fā)新型吸附劑。
低溫蒸餾法適用于CO,濃度高的煙氣,如IGCC及O,/CO,混合燃燒煙氣。該技術的優(yōu)點在于可生成液態(tài)CO2,便于運輸,但能耗大,成本高
膜分離法在上述4類方法中能耗Z低,有潛在的發(fā)展前途,但需要開發(fā)出有高選擇性和滲透系數(shù)的膜材質(zhì)。膜分離法與化學吸收法的聯(lián)合被認為是目前Z具優(yōu)勢的煙氣脫碳工藝技術。
想要了解更多關于超低排放技術的相關信息,請關注我們
地址: 連云港市海州區(qū)新壩中路68號
業(yè)務手機一:顧經(jīng)理13805135921 / 13705133291
業(yè)務手機二:胡經(jīng)理13961382952
免費客服電話:400-066-9125
QQ號:825914073 / 1061562266
電話: 0518-85389125 / 85802775
傳真: 0518-85389126
E-mail: guohuakn@163.com